Login

  leyu@haituolandscape.com

登录 |  注册 退出
leyu乐鱼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leyucom乐鱼官网收藏!棉纱的基础知识及生产消费产业分析(二)

  leyucom乐鱼官网收藏!棉纱的基础知识及生产消费产业分析(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生产基地,截至2016年,中国拥有环锭纺能力1.2亿锭,按照当年全球2.54亿锭的产能计算,我国棉纺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7%,接近全球棉纺总规模的一半。

  我国棉纺行业大发展始于本世纪初,自2000年的3443万锭,于2005年后呈爆发式增长,并于2011年发展至12890万锭,达到鼎盛时期。此后,我国棉纺行业产能增长放缓,2016年环锭纺能力回落至12000万锭,较2011年减少890万锭。

  2016年以来,受我国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采用内外棉花价格指数动态定价机制影响,我国棉纺行业对外竞争力提升,开机率提高,内地产能有所恢复,新疆棉纺产能扩张明显,截止2016底,新疆纺纱产能1360万锭。但同时,我国棉纺行业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工艺相对落后的棉纺产能在纱线总产能占有一定比例。总体而言,我国棉纺行业仍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的状态。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棉纺能力的快速增加,我国纱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纱产量为2097万吨(纱包括纯棉纱、混纺纱和化纤纱等),达历史最高值。此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上游棉花价格的波动、下游市场需求的萎缩、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及东南亚国家纺织工业的兴起等,我国纱产量小幅回落,至2016年为1884万吨。

  近年来,随着化学纤维功能开发,其纺织替代效应逐渐增强;加之,在内外棉价差高企的环境下,我国棉纺行业利润空间不断缩窄。中国棉纺织信息网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间,我国棉纱产量整体呈小幅下降态势;2016年,棉纱产量为577.1万吨(不含再生棉纱),同比增长7.7%。

  中国棉纺织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32支及40支棉纱合计产量约40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为棉纱市场主流规格品种。

  为应对国内外棉纺织市场的变化,政府大力推动并加快纺织工业转型升级,棉纺织产业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同时,进口纱冲击我国中低支棉纱市场,以中高支棉纱为主的纺企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棉纱生产的平均纱支已从2004年的32支调升至34支,棉纱产品规格正由中低支向中高支靠拢。

  我国纱生产区域分布广泛,以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相对集中为特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6年,华东地区纱产量占我国纱总产量的58.5%,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产量占比分别为27%和5.8%,三者合计占比高达91%以上。

  华东地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9%,纺织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50%。区域内的山东邹平县、高青县、广饶县和临清市,以及江苏张家港塘桥镇均为我国主要的棉纱线产业集群。

  华中地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3%。区域内的湖北襄樊、汉川及枣阳分别是我国主要的织造、制线和纺织产业集群。

  我国纱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和江苏省,其合计产量占纱总产量的50%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纱产量占我国纱总产量的21.5%,河南和江苏纱产量占比分别为15.6%和13.3%,三者合计占比高达50.4%。

  产品结构方面,河南棉纱占比最高,约为85%;其次为山东,棉纱占比约60%;江苏棉纱占比最小,约为40%。

  2011至2016年间,受行业发展环境剧烈变化影响,我国棉纱表观消费量整体呈震荡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25%。其中,2011至2013年间,受国内外棉花价差高企影响,我国棉纺织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订单流失显现,进口棉纱的大量流入使得棉纱表观消费量呈大幅增长态势。然而,该现象也逐渐削弱我国棉纺织产品竞争力,并加速过剩棉纺产能的淘汰。同期,由于国内外下游需求不振,2014年,我国棉纱表观消费量下降5%。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行,国内外棉价逐步回归,带动棉纱消费企稳回升;尽管国内生产延续弱势,进口冲击不减,据中国棉纺织信息网及海关总署数据测算,2016年,我国棉纱表观消费量达739.6万吨,同比增长0.5%。

  我国棉纱应用(棉纱织造)集中度呈“应用地区以华东、华中、华北为主;应用省份以山东、湖北、河北、江苏、浙江为主;应用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与棉纱生产集中度特点基本一致。

  我国棉纱应用地区分布广泛,以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相对集中为特点。我国棉纱应用地区分布广泛,以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相对集中为特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6年,华东地区布产量占我国布总产量的53.2%,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产量占比分别为22.6%和15.3%,三者合计占比高达90%以上。

  华东地区是我国布料主产区。区域内的浙江嘉兴市王江泾镇、浙江兰溪市和福建龙湖镇已被命名为“中国织造名镇(城)”试点地区,是我国主要织造产业集群;福建石狮鸿山镇为“中国休闲面料名镇”试点地区。

  华中地区的织造工业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其布产量占该地区总产量的75%。其中,襄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织造名镇”试点地区。

  我国棉纱应用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湖北、河北和河南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以上六省布产量合计532.73亿米,占全国棉布产量的74.56%。

  山东省棉纺织行业规模及生产能力均位居全国首位。该省拥有众多竞争力强的纺织企业,魏桥、鲁泰、如意、南山、即发、孚日、舒朗、希努尔、泰和新材、东方地毯、临沂新光等。目前,全省纺织服装行业共有国家级产业集群21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31个(含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3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72个(含国家级)。

  浙江省纺织工业不仅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其产品品种丰富,产品质量稳定,品牌效应突出,衣着用纺织、装饰用纺织和产业用纺织三业并举;而且具有鲜明的产业集群特点,如绍兴、萧山的化纤织造业,杭州、宁波、温州的服装业,诸暨、义乌的衬衫和织袜业,嵊州的领带业,海宁的经编业等,其产业集群数量占全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此外,还具有突出的专业市场优势,如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市场、钱清轻纺原料市场、诸暨大唐轻纺原料市场等。

  江苏省纺织工业集聚发展优势突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产业集群竞争力强;涌现出一批产能规模、效益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以龙头企业、配套条件、人才队伍、技术品牌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吴江丝绸化纤、南通家纺、常熟服装、张家港棉纺织、金坛服装等一批区域性品牌。

  河南省棉纺织行业已基本形成棉纺产业为主,集化纺、绢纺、色织、丝绸、印染、服装等较为完整产业体系。目前,该省针织纱线产量占全国针织纱线,是国内最大的针织纱线生产基地;形成了新野、尉氏、新密、扶沟、虞城等一批初具规模的棉纺织产业园区。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占据高档棉纱市场份额,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国家抢占低档棉纱市场份额,而我国棉纺织产品国成本优势逐渐消退的大环境下,我国棉纺织市场发展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亟需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

  由于棉花价格仍处国际高位,劳动力及能源成本不断上涨,导致棉纱生产成本持续走高、销售利润在临界点徘徊。为提高产品利润率、降低棉花价格波动风险,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改变以前单一的棉纱生产结构,逐渐加入或提高棉混纺纱或化学纤维纱的生产比例,并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发展差别化纤维等新型纤维生产。从长期来看,多组分纤维、特色纱线、色纺纱等创新功能型的产品是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棉纱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即棉混纺纱消费比例将微幅上升,棉纱消费比例则将相对下降。

  我国是棉纱进口大国。近年来leyucom乐鱼官网,受国内外棉花价差较大影响,棉纱进口量迅速增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间,棉纱进口量分别为69.8万吨、130万吨、185.9万吨、180万吨、212.5万吨和178.78万吨,年均增幅超过18%。其中,2016年棉纱进口量占我国棉纱表观消费量的24%。目前,进口棉纱已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培养了一大批中低端目标客户群。

  近年来,我国棉纱进口品种从单一到全面,从低支向中支领域延伸,从精梳向普梳领域集中;32支普梳棉纱进口占比约20%,对我国低端棉纱市场影响较大。

  一方面,产品规格从低支向中支领域延伸。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棉纱进口主要集中于8-25支,进口占比维持50%以上水平;其次是30-47支,进口占比维持25%及以上水平,呈微幅上升态势。

  另一方面,生产工艺从精梳向普梳领域集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棉纱进口主要集中于普梳棉纱,其进口量近五年年均增长率35%,进口占比维持75%以上。2016年,普梳棉纱进口量为14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9.2%;其中,8-25支普梳进口占比51.9%,为普梳类进口主流产品。同期,精梳棉纱进口量为3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0.77%,呈小幅下降态势。

  我国进口纱主要来源国为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进口占比合计高达70%以上。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测算,2016年,我国从以上各国进口纱占从全球进口纱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20%和32%。

  尽管具有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较低优势,受制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尚未健全的管理体系及较差的商业信誉等因素,以上主要来源国的进口棉纱对我国棉纺行业的冲击现仍集中于中低支普梳类产品。然而,随着巴基斯坦、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大力发展其棉纺织产业链,不断加强纺织工业的投资建设及政策扶持,其行业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贸易环境都将得到大大改善,我国棉纱进口品种也将延续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趋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棉纱出口基本维持20万吨低位。2011年,受国内棉价大幅波动影响,棉纱出口明显下滑,为15.6万吨,同比减少35%。随着国内棉价进入窄幅调整阶段,棉纱出口逐步恢复,维持20万吨平均水平。然而,2015年,由于海关加大棉纺加工贸易进出口稽查力度,棉纱出口量大幅缩减为13.7万吨,同比减少34%。2016年,由于国家储备棉轮出起拍价施行内外价格联动机制,国内涉棉产业链竞争力得到恢复,棉纱出口增长为15.9万吨,同比增加16%。

  相对进口而言,我国棉纱出口量较小,这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棉纺织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下游制品;二是棉纱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出口订单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三是近年人民币快速升值直接影响棉纱出口利润。

  一方面,产品规格以中支领域为主。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棉纱出口主要集中于30-47支,出口占比45%左右,高于8-25支及25-30支的合计占比,另外47支以上出口占比呈小幅上行态势。

  另一方面,生产工艺向精梳领域集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棉纱出口主要集中于精梳棉纱,出口占比接近80%。2016年,精梳棉纱出口量为12.6万吨,占总出口量79.04%;其中,30-47支精梳占比37.87%,为精梳类出口主流产品。同期,普梳棉纱出口量为3.3万吨,占总出口量的20.96%。

  尽管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利用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制造业,但由于产业链不完整、产品结构单一等因素,仍需从我国进口部分纺织原料。近年来,我国棉纱出口市场主要为香港、越南和孟加拉,出口占比合计高达一半以上。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测算,2016年,我国棉纱出口以上各国分别占出口总量的33.2%、7.7%和11.9%。

  通过对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棉纱价格指数分析,自1992年起至今,我国棉纱价格走势可分为七个阶段,分别呈“震荡上扬--大幅下跌--整理上行--快速拉升--快速下跌--震荡整理--震荡下行”特点,具体如下:

  1992-1997年,震荡上扬。该阶段我国纺织品价格管理完全放开,实行企业自主定价模式。受棉花价格不断上涨和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我国棉纱价格也逐步走出波段宽幅震荡上扬态势:1997年,32支普梳棉纱年度均价达25800元/吨,较1992年的18200元/吨增长了56%。

  1998-2002年,大幅下跌。该阶段由于国内棉纺企业全行业亏损及压锭改造,棉纱价格呈大幅下跌趋势:2002年,32支普梳棉纱年度均价为14700元/吨,较1997年下跌43%。

  2003-2008年,整理上行。该阶段我国棉纺行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棉纱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并呈高位整理:32支普梳棉纱基本维持18000-20200元/吨区间震荡。

  2009-2011年一季度,快速拉升。随着该阶段国内外原料棉花市场供需环境发生变化,国内棉纱价格波动加剧,并引发“过山车”式行情。2009年至2010年二季度间,棉纱价格快速拉升,32支普梳棉纱由18000元/吨涨至28000元/吨,涨幅达56%;随后维持窄幅震荡态势,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一季度间,棉纱价格继续大幅上行,并呈高位盘整格局:32支普梳棉纱于2010年12月达43000元/吨。

  2011年二季度至三季度,快速下跌。随着2011年3月年度我国棉花临时收储结束,棉花价格大幅回落,带动国内棉纱价格迅速下跌:32支普梳棉纱最低跌至26550元/吨,较历史峰值下跌38%。

  2011年四季度--2013年,震荡整理。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直接促进了2011年我国棉花临时不限量收储政策的出台,328级棉花价格由最高的34000元/吨回落至收储价19800元/吨和20400元/吨,实际抛储成交价在18500-19100元/吨之间,并维持震荡整理态势。受我国棉花收储、抛储政策和进口棉配额政策支撑,该阶段间我国棉纱价格逐渐趋于平稳,波幅大大减小:32支普梳棉纱价格震荡区间维持25290-27600元/吨。

  2014年至今,震荡下行。受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行和进口棉配额数量大大缩减等因素影响,自2014年年初起,我国棉花价格稳步下调,棉纱价格随之下跌。2016年3月份,在涉棉产业链去库存末期棉花和棉纱价格止跌并开始反弹,32支普梳棉纱现为23175元/吨,较2014年年初的25555元/吨下跌9.3%,较2016年年初的18910元/吨上涨22.55%。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棉花价差回归,全球棉纱下游市场需求将缓慢复苏,我国棉纺织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也将逐步显效,这均有助于提高我国棉纺织产品竞争力,对国内棉纱价格的形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为棉纱生产的主要原料,棉花成本约占棉纱成本的70%,其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棉纺行业的盈利能力。通过2010至2015年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棉花、棉纱价格指数分析可知,32支普梳棉纱与3128级棉花的价格指数相关性为0.97,棉花价格与棉纱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然而,影响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库存量、收购及储备政策、进出口政策、天气和替代品市场发展等。

  工费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因素和水电煤气等动力成本因素。结合近年国内中大型棉纺织企业用工成本情况,为方便分析产品利润趋势,棉纱工费成本的核算通常采用5000-5500元/吨,约占棉纱价格的15%-20%。其中,用工成本是影响棉纱生产成本核算的重要因素,约占棉纱成本的15%;而水电煤气等动力成本因素则约占棉纱成本的10%。

  三项费用因素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其中,财务费用一方面是指利率对纺织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指资金占用对纺织企业棉纱价格形成的影响。管理费用主要是指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及技术投入的成本。营业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

  税金因素主要包括增值税和出口退税。根据现行增值税制度,我国棉纺织企业棉花购进抵扣税率为13%,棉纺织品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4%的税赋差额由企业承担;近年,行业协会已高度重视“高征低扣”问题,多省份试行不同税率抵扣政策,以增强我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棉纱出口退税税率维持2009年4月的16%水平。提高出口退税率对各出口经营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最直接的收益是增加出口退税收入,降低出口经营成本,减轻企业税赋负担,提高产品竞争力。初步测算,对于纺织企业而言,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退税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出口1美元即可多退增值税约0.06元。

  由于棉纺行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我国棉纺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近年来国家棉花储备政策导致国内外棉价差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纺企业的盈利能力。据现货市场调研反映,2011年以来,我国生产中低支普梳棉纱的中小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

  供给因素主要包括国内外市场前期库存量、当期生产量和进口量。具体可分为:各主要纺企的库存变化情况、各主要棉纺基地产能变化情况(包括新开工情况、能力转移情况等)、各主要纺企开工和产量变化情况、各主产地行业政策变化情况及各主销地棉纱进口情况等。

  需求因素主要包括国内外市场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结存量。具体可分为:国内居民收入状况、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国家出台的鼓励消费政策的变化情况、主要棉纱消费地区的库存变化情况、下游市场流行趋势变化情况、主要出口国的生产和库存变化情况等。

  进一步而言,造成棉纱市场供给和需求情况出现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内外宏观经济情况、棉纺市场发展情况及替代品产业发展情况。其中,宏观经济走势可对棉纱需求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对棉纱价格产生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大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外棉纱需求急速萎缩,棉纺织品库存高企,行业融资信贷缩紧,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期棉纱价格呈下跌态势。

  2010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温和复苏,内外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提升,对纺织行业发展的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同期棉纱价格呈稳定上涨态势。2011年,受欧债危机和棉花价格下跌影响,棉纱消费需求趋弱,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再陷困境,棉纱价格一路下探。2013年,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缓解,国内外消费环境再次转好,棉纱价格止跌趋稳。因此,从供需角度看,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可直接拉动棉纱需求,进而增强棉纱价格上涨的稳定性。

  近年来,国内外棉纺市场发展情况对我国棉纱供需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品牌及供应链整合的优势,始终占据着棉纱高端市场主动地位,我国棉纺织产品抢占国际高端市场份额具有一定困难。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等国近年来纷纷致力于发展棉纺织产业链,不断加强纺织工业投资建设及纺织行业政策扶持;由于其棉纺织制品及服装的国际竞争力极低,当地市场的棉纱需求极为有限,因此,大部分棉纱产品销往国外,其以低原料价格和低人工成本的优势逐渐侵蚀我国低端棉纱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国内中低支棉纱产品内销停滞,现货库存高企,由此棉纱价格上涨乏力。

  此外,替代品产业发展情况也是影响我国棉纱供需状况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棉纺织行业不断开发研究新产品,棉纱替代品种类越来越多,替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市场数据显示,近六七年间,我国棉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了50个百分点,同期整体用棉量减少了18个百分点。尽管发展棉纱替代品产业已成为行业摆脱当前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替代品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引起棉纺织产品供需状态的变化,从而造成棉纱价格的波动。

  棉纱价格的形成除受价值因素、供求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或行业组织的干预(如反倾销、反补贴政策)、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习惯(如买涨不买跌)、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或产品形象等。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13554776893

公司传真: 212926965

电子邮箱: leyu@haituolandscape.com

公司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大道乐安居广场一楼130号